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记武威市凉州区农牧局局长张玉德

    信息发布者:杨发玺
    2016-12-13 20:14:33   转载

       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,身为农牧局局长,怎么才能做好全区的农牧业工作?如何围绕全区生产发展,使农民生活宽裕,千方百计让农牧业生产增产,让农民增收?近日记者采访了凉州区农牧局局长张玉德同志。他畅谈了凉州区在抓“三农”促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。

      一、特色种植调优调强

      近年来,凉州区不断进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,努力推进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。围绕加工龙头企业,大力培育特色种植,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上规模、上档次。

      (一)优质小麦以销促产。通过新品种的引进、示范、推广及标准化、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,以宁春4号等优质品种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面积达到64万亩,生产的小麦品质均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要求。

      (二)专用玉米稳步发展。以荣华集团为龙头的玉米加工企业迅速壮大。玉米面积达47.12万亩,总产量达32.98万吨,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52.3%。

      (三)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形成规模。为全力支持达利集团发展壮大,区委、区政府对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十分重视,多方协商,联系引进了适合达利集团加工的大西洋、夏波蒂、甘陇薯、克新系列等加工型品种。

      (四)啤酒大麦面积不断增加。近年来,啤酒大麦作为凉州区新兴的特色后续产业之一快速健康发展。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8.98万亩。

      (五)甜菜、亚麻、药材等特色作物种植势头良好。在沿山冷凉灌区及沙漠沿线乡镇推广种植甜菜和油纤兼用亚麻种植,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7381亩。

      二、蔬菜产业提质增效

      (一)日光温室茬口搭配不断优化。不断优化日光温室种植结构,由开始的越冬一大茬发展到目前的秋冬茬、越冬茬、冬春茬、早春茬。

      (二)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效果显著。利用区农技校并于中心后的土地资源优势建立起了集新技术、新品种试验示范为主的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。

      (三)高原夏菜生产势头良好。以无公害高原夏菜生产为起点,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产品,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程。

      (四)双孢菇产业健康发展。目前该区发展双孢菇日光温室860座,“双面棚”35座,双孢菇年种植面积达27万平方米,年生产总量近300万公斤,总产值达1250万元。

      三、畜牧产业比重增强

      畜牧业是凉州区拉动经济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的“农字一号”产业。2005年全区畜牧业增加值达6.65亿元,占农业增加值的29.5%,人均畜牧业纯收入826.2元,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.4%,畜牧业在大农业中处于“三分天下有其一”的重要位置。

      (一)规模饲养,形成产业。区委、区政府提出“主辅转换”的发展战略,制定发展规划,多次召开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及畜牧业、奶产业现场会议,充分调动全区上下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;制定优惠政策。共发展各类规模养殖户5.8万户,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,“小群体、大规模”,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。

      (二)、培植龙头,带动产业。制定优惠政策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激活民间资金,积极培育龙头企业,搞好畜产品的加工、销售,着力把畜产品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商品优势,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。

      四、制种产业成绩辉煌

      今年,玉米制种呈现出良性和有序的发展势头。全区各制种企业在生产基地落实方面严格遵守政策法规,且出现了制种公司和农户双向选择的可喜局面,再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,使2006年成为凉州区玉米制种产业由无序竞争向良性规范发展的分水岭。今年全区各类农作物繁制种面积达38.3万亩。这一产业正在从优势向强势迈进。

      张玉德局长对记者说:这些成绩的取得,靠得是党的政策,靠得是区委、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;靠得是“抓科技,抓发展,抓服务,抓落实”;靠得是农牧战线上全部同仁的共同努力。

      十年磨一剑,张玉德同志在农牧局长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年,农牧业生产的始末,他了如指掌。“一乡一业,一村一品”他讲得头头是道。产业、品种、数量成了他与人交谈的主旋律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